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 > 政策信息 > 青海政策
新时代撬动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    时间:2018年03月27日    编辑:尕藏多旦

3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肖向东,就《规划》的编制背景、重点任务、特色与亮点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谈及兰西城市群规划对青海发展的重大意义,肖向东说,兰西城市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在我国区域发展从行政区经济加快向城市群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着眼于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我省地方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大实践成果。规划的印发实施意味着兰西城市群开启全面发展,对进一步提升我省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强化我省在国家国土安全、生态安全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打造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新优势,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必将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升级加力。

一是《规划》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支撑的角度,提出围绕支撑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北方防沙带建设,引导人口向城市群适度集聚,建立稳固的生态建设服务基地;依托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以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带,湟水河、大通河和达坂山、拉脊山等生态廊道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切实维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

二是《规划》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重要平台的角度,提出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聚能力较强的城镇,加快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重点打造兰西城镇发展带,带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县城多节点支撑,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格局;

三是《规划》从促进我国向西开放重要支点的角度,提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循环发展,打造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同时,推动兰西城市群与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协调互动,这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强的支撑作用;

四是《规划》从沟通西北西南、连接欧亚大陆重要枢纽的角度,提出扩大向西开放,重点与中亚、中东及东欧国家开展能矿资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向北开放,加强与相关国家在农牧业、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拓展向南开放,积极融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深化向东开放,重点促进与东亚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在农业、旅游、环保、文体、生物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

关于《规划》中涉及的具体政策“干货”,肖向东介绍说,一批“含量足、价值高”事关青海省未来发展的重大发展定位、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利好政策和协同发展机制纳入规划,共计65条具体“干货”。其中,重点包括:

一是开创性提出构建西宁—海东都市圈。西宁海东都市圈的规划,有利于把我省东部地区率先协调发展作为新时代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心之一,从全局上统筹解决全省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空间失衡的矛盾,有利于集聚区域人口、产业发展,进一步为全省限制、禁止开发区提供必要的服务职能,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有利于加快西宁海东一体化进程,推动我省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等方面的区域一体化,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构建起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是在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领域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各方面都关注的西宁—成都、格尔木—成都、西宁—玉树—昌都铁路、青海湖支线机场、西宁大数据中心和海东云计算中心建设等都列入其中。

三是规划基于发挥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较强和资源禀赋优势,明确提出加快打造锂电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光热、生物医药等若干个全国重要产业基地,支持西宁、海东承接东中部适宜产业转移,建设西宁创新型城市,推动海东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兰西城市群整体打造为面向中西亚的出口加工和贸易基地等重大产业利好政策,将为我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国家战略支撑。

谈到《规划》的出台对保护好“中华水塔”、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哪些推动作用,肖向东说,兰西城市群北杖祁连余脉、中拥河湟谷地、南享草原之益,对保护好“中华水塔”、阻止西部荒漠化地区向东蔓延具有独特的战略支撑作用。

《规划》中提出“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构建了“一带四廊三屏”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任务,具体到青海部分,将承担起构建“一带三廊两屏”生态安全格局的任务。“一带”即黄河生态保护带,“三廊”即湟水河生态廊道、大通河生态廊道、青海南山—拉脊山—积石山山地生态廊道。“两屏”即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通过系统实施以环青海湖地区、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共和盆地、环祁连山地区、沿黄河地区为重点的“五大生态治理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山体、森林、河湖、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的6大生态工程中我省占了5个,可见生态地位之重要,生态保护责任之重大。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和生态保护机制,提出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建设,建立环境预警协调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动重大项目环评会商、重大环境事故联合执法及联合实施一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重大工程等。同时规划提出,参照新安江等跨省河流保护模式,推进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探索建立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大对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建设横向支持力度等创新生态保护的机制,这些都为确保中华水塔丰沛而充裕、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而坚实,继而加快向生态强省迈进提供了国家战略支撑。